[人物誌]Quentin Tarantino到底哪裡好(1):基本思維及《落水狗》的應用

提到最有影響力的導演,以前有Stanley Kubrick、希區考克和史蒂芬史匹柏等人,若是較靠近我們這年代的,Quentin Tarantino(以下簡稱QT)絕對是其一。其充滿惡趣味的暴力,別出心裁的對話和敘事方式,讓許多新世代的電影人推崇並爭相模仿,但至今大多數的模仿不是只學到皮毛,就是東施效顰。那QT到底是怎麼做到的?進一步分析前,先從他本人的訪談去挖掘。


類型的致敬和創新



拍攝《落水狗》的靈感導師(還能播放)

QT當初寫《落水狗》時,曾在劇本上特別向一些電影人致敬(from上面影片),裡面的演員之所以中選是因為他們詮釋出特別的人物形象(如周潤發在《英雄本色》的小馬哥或Pam Grier在黑人剝削片的女漢子),從這可以看出QT總是能寫出很特別的人物。裡面的導演則是對類型片的拍攝有所突破,透過新的手法(如吳宇森改變動作片的槍戰戲)或是新的元素(Jack Hill以大量裸露的性感女漢子為主角拍攝犯罪片),幫助固有的類型片找到更多可能。

《落水狗》是關於搶匪的犯罪片,但整片都沒有搶劫的場景,而是聚焦於人物在搶劫前後的爭辯和行動。這樣的設計除了省預算,也用不一樣的情境去吸引觀眾。這種對類型的顛覆不像某些藝術片只是用來做議題省思的做作(如強行中斷動作場面是為了控訴大眾對於以暴力草草了事的渴望等等),而是保留犯罪片之所以吸引觀眾的精華(有魅力的罪犯),再用不同的敘事觀點去呈現犯罪片其他有趣的層面。



這時就得談談他的致敬。大量的致敬讓粉絲多了觀影樂趣,但這些致敬又不會因此讓人出戲,甚至給人抄襲的感覺。箇中原因可以從一篇對《法外之徒》的影評看出,QT提到這篇影評點明他自己的電影美學:「法外之徒改編自美國犯罪小說,但它的改編不是根據裡面的文字,而是他從文字之間感受到的詩意。」

所以當QT致敬時,他不是照抄情節或是簡單引用經典畫面,而是將其詩意經過改造後注入於自己創造的人物和情節中,因此看到致敬的片段時,我們第一時間的想法不會是他在致敬什麼電影,而是專注去感受那氛圍,就像當初QT看那些電影一樣。

情境(Situation)、故事(Story)和世界觀


對QT而言,他的電影就像做愛一樣(是QT自己說的),無時無刻都在引導挑弄觀眾,每一步驟都會導向最後高潮。用更確切的方式形容,QT會試著操控觀眾在看電影時的想法。



中間有段打響QT名號(或聲名狼藉)的暴力場景,是Blonde虐待警察。在割下警察的耳朵後,Blonde走出倉庫,這是觀眾第一次看到倉庫的位置,週遭都是民宅,十分閑靜。這時可能會下意識地做「喔~~導演是想藉此諷刺社會民眾對周遭環境的冷漠和不聞不問」之類的"知性"解讀,或許QT寫這段時也是這樣想,但他不會因為這種"隱喻符號"拖垮劇情的節奏。Blonde走出去後的片段,是為了讓觀眾喘口氣(聽說首映有些觀眾看到這段時直接離場),同時猜想Blonde接下來會做什麼,當他拿出油桶時,我們預見接下來的虐待會更恐怖,此場景的張力也達到最高點。

除了對情緒的操弄,QT也會引導觀眾看電影時關注的重點。

QT在訪談中提到現在大多數電影的問題出在劇本上,它們只是在講述情境(situation)而不是故事(story)。兩者的差異在於前者只講出"發生什麼事",後者則是"為什麼發生這些事",並藉此呈現人物和創作者的觀點。那些經典的戲劇電影就是因為說出好故事,讓觀眾持續回去重看,並得到更多的體悟。

以《計程車司機》為例,此片的情境是"Travis是個情緒不穩定的退役軍人,以司機維生,追求女孩失敗後,暗殺總統候選人不成,決定獨自解救雛妓,意外成為英雄",其故事則是"Travis是一個情緒不穩,被邊緣化的年輕人,試圖在都市叢林中和其他人建立情感連結,但屢遭挫敗,最後引爆出一連串自殺式的暴力行為"。《計程車司機》經典的原因不是因為其情境精彩,而是其故事能讓不同世代的觀眾都有所感受。

當然以情境為主軸的電影不是不好,但若以此為主,就代表觀眾看此片時最關心的是此情境會多不一樣,主角會怎麼解決這個衝突。因此要成功就得把那情境拍到真正突出、揪住人心,如《瘋狂麥斯》的飛車追逐、或是《地心引力》的太空災難。但能真正把情境拍到新鮮有趣的電影不多,大部分的電影多為換湯不換藥。

以史詩動作片為例,自從《魔戒》和《300壯士》等將史詩戰爭拍到登峰造極後,大多同類型的電影始終都沒達到同水平。戰爭場面頂多就是複製貼上,有時還會大打折扣,有些還想試著講出故事,結果人物的設定平板,其文戲也脫離不了老梗無趣的政治鬥爭、救世主情結和愛情副線,結果看到的是不精彩也不深刻的四不像。



《落水狗》成功的地方在於整個劇情架構仍遵循懸疑犯罪的調性,但QT藉由不一樣的情境呈現人物的其他層面,讓此片做為類型片仍能給予娛樂,同時訴說深刻的故事。電影開場是與搶劫計畫無關的閒扯淡,這對話除了幽默又帶有見解,也塑造出不同於以往犯罪片的人物形象和"世界觀"。

這裡的世界觀不是指魔戒或哈利波特那種奇幻時空的"影像"世界,而是觀眾和電影的連結方式。以前犯罪片的人物即使真實,但和我們觀眾的世界仍保有距離,而且他們在電影裡的行動十之八九都和犯罪有關,所以我們觀看時,無論是娛樂或故事是否深刻,除了取決於人物在主線的行動及掙扎,還和我們對他們那抱有情懷的"想像"有關。我們對犯罪世界的想像多為比一般職場更強調弱肉強食、深思熟慮的競爭,所以作為觀眾情感的投射,我們希望主角能精明強悍帥氣,做些我們想做但又不能做的事還能全身而退,一旦主角犯下不合邏輯的錯誤,或是出現不符合我們想像而且沒有事先解釋的言行,我們就會出戲,甚至開始生厭。

你能想像其他二戰片的納粹軍官這樣說話嘛?

在《落水狗》開場,看他們聊瑪丹娜的歌和該不該給小費的事,就像是我們平常會做會聊的事情,這樣的設計讓我們不會以抱有浪漫化的想像去看待他們,而是以日常朋友方式來看。我們多少都有些不怎麼高尚的朋友,嘴巴很賤、愛捉弄人,偶爾會做些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蠢事,但我們不會因此斷絕往來,就是因為他們很有趣,我們在私底下會和其他人聊這朋友為什麼會這樣,同時很好奇他還會做什麼。



所以當《落水狗》的White和Blonde像小孩一樣吵架,或他們取名時引起讓人發噱的爭論,我們不會覺得兒戲而討厭此片,反而從中得到很多樂趣。因此當他們犯錯或做出出人意表的事,我們會去思考他們為什麼這麼做。

引導觀眾看電影的方式後,QT就能用有效率的方式說故事。不用像某些警匪或黑幫片藉由主角的家人或配角的親友愛人或老同學的朋友的副線來襯托主角的其他層面(或更糟,探討其他和主線無關的社會議題),只要看著主角行動就行了。第一次看的時候,會對整片的轉折和敘事技巧嘖嘖稱奇,第二次看的時候進一步解讀每個人的行動、對話和原因,瞭解此片想講的主題的同時,還能發現一些新的笑點。

QT藉由對類型的混合顛覆,除了給觀眾全新的娛樂觀感,更藉此說出獨特的故事和觀點,讓觀眾重看的時候除了對主題有更身的領悟,也藉由劇情細節得到其他的娛樂。若要說誰是影史最偉大的導演,QT可能不會是大家的第一順位,但提到誰能拍出有深度的娛樂爽片,他絕對是數一數二。

專題參考資料及延伸閱讀


QT對其他電影的評論:
http://www.hypesphere.com/archives/59277
http://www.hypesphere.com/archives/59134

QT和<電影筆記>雜誌談論《不死殺陣》的製作和寫對白的方式:
http://blog.yam.com/jostar2/article/10611679
http://blog.yam.com/jostar2/article/11957836
http://blog.yam.com/jostar2/article/11975803
http://blog.yam.com/jostar2/article/12906239
http://blog.yam.com/jostar2/article/13141075

從劇本看《惡棍特工》如何說故事:
http://scriptshadow.net/10-screenwriting-lessons-you-can-learn-from-inglourious-basterds/

情節和故事之間的差異:
http://nofilmschool.com/2014/07/martin-scorsese-difference-between-story-plot


《Rick and Morty》如何利用其他電影的梗說好故事


《追殺比爾》的製作訪談


QT談對他創作影響最大的三部片


QT如何使用暴力場面